的阳光洒满长江奉节段的江面,在强光照耀下,江面粼粼波光,也将江面漂浮物显露无遗。
记者近日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三峡库区腹心以及瞿塘峡峡口夔门附近,能够正常的看到,两艘写有“奉节清漂”的蓝色机械化清漂船往返穿梭于漂浮物之间,将水面上的秸秆、树枝等垃圾漂浮物一一“吸”入舱内。不一会儿,面前的江面重现清洁。清漂船游过,船尾的螺旋桨搅起白色的浪花,将清理过的水面熨得平平整整。
这便是由重庆市奉节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所长吴福春带领的长江清漂作业团队。
吴福春和记者说:“夔门附近长江水面变窄,受闸门效应影响,江水流出夔门后形成洄水,水上漂浮物容易滞留。”
为守好一江碧水,多年来,吴福春管理的奉节环境卫生管理所清漂队伍,从零起步已经壮大成为30人的团队,清理方式也从零散分工作业发展到系统化协同清漂。
清漂工作的有序开展对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保持江清岸洁至关重要。据了解,奉节清漂水域涉及长江主干流43.8公里及朱衣河、草堂河、梅溪河、大溪河4条支流,库岸线平方公里,是整个三峡库区开展清漂工作的重要部分。
采访中,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为逐步加强源头管控、区域协作、多元共治,尽最大努力减轻三峡水库污染负荷,确保船舶航行安全,今年4月,奉节县“江清岸洁”智能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江清岸洁”智管应用项目经理唐小荐和记者说:“我们在长江干流、梅溪河等‘一江四河’关键点位部署28处AI摄像头及巡航无人机定航巡查,在奉节境内岸线的重点区域、重点河段及垃圾聚集点实现24小时漂情自动识别与扩散趋势预测,精准定位垃圾聚集区。”
目前,长江奉节水域43公里主干流已接入物联网感知设备25个,包含20个岸边固定摄像头、4个船舶摄像头、1架巡航无人机,构建了“预警—拦截—清理—处置”四重防控体系。
“当发现漂浮垃圾后,平台会自动实现派遣任务,相关清漂队接到任务后即马上实施清漂作业,以最快时间处置垃圾。比我们以前仅靠人工去寻找,速度更快,效率更加高。”吴福春详细解释。
据介绍,打捞上岸的垃圾最重要的包含树枝、秸秆、树叶、杂草以及塑料、泡沫制品等,并不直接掩埋,而是进一步对其进行利用。当被问及收集的漂浮垃圾怎么样做处置时,吴福春表示:“经过人工分类后,分拣出的木材可以加工成为燃料,剩余垃圾则运往发电厂进行焚烧发电,漂浮垃圾的综合利用率得以提升,实现了闭环、绿色处置。”
“当前正值汛期关键期,团队30人全部出动,早上5点就要出航进行清漂作业,平均每天要打捞220吨以上。”吴福春说。
依托智慧平台构建“预警—拦截—清理—处置”闭环,汛期垃圾滞留超72小时自动触发应急响应,联动清漂船只靶向,作业实现打捞覆盖率≥95%、垃圾封闭转运率100%、资源化处置率80%的量化管理目标。
科技促进新发展,智能助力新征程。随着清漂工作推进科技与实体深层次地融合,借助智管平台实现监控、打捞全范围覆盖,实现源头管控、区域协作、多元共治。吴福春表示:“目前,我们能及时有效地发现江面漂浮物,做到快速分解、派发任务,高效完成清漂作业。”
数据显示,应用投入运行后,奉节水域清洁指数(WCI)综合评分提升27%,2025年一季度垃圾滞留投诉量同比下降63%。
“不让垃圾出夔门、不让污染进长江,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望着眼前的长江碧水,吴福春眼神中透着坚定,也充满期待,“虽然在船上的时间挺长,但看到江面变得洁净,很有成就感,盼着江水越来越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一定要看到最后”之开锁 本以为环卫大姐生活不易欲免费 哪知大姐的操作让师傅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