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去产能的影响,铝价在上半年持续上涨,而今天港股铝股更是集体走高,其中,盘中涨幅一度超过10%,创逾两年新高,这让不少媒体将目光再次转向这家从小城里走出的企业。
其实,作为行业内的实力派,忠旺在近年来颇受行业的关注,而其创始人刘忠田,更是各家富豪榜上的热门人物。
1989年,25岁的小生意人刘忠田在大连旅游时,路过一家铝型材店。因为之前听说过这个行当高利润,特别好赚钱,他忍不住想和店主攀谈几句。
谁知他刚一张口,店主便警告说:“这生意复杂的很,你想都别想”,之后更一脸“赶紧走人”的表情。
遭了冷脸的刘忠田心里琢磨:如此怕外人掺合,八成是美差,想来传闻不虚。于是,回到辽阳后,他一面做之前的耐火涂料生意,一面开始细心收集铝材行业的各类信息。
不过外围人打听圈内事,不容易。但这没让刘忠田退缩,不能直接深入,他就侧翼突围,凡能用到铝材的行业,他都盯着;看新闻、收集信心,天天琢磨着该从哪个角度“杀进去”。
1992年,中国房改全面启动,刘忠田敏锐意识到,这是一个信号,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极有可能掀起投资浪潮;而盖房子离不了铝材,出手的时候到了。
那一年,刘忠田29岁,他给公司划定的核心业务,是生产建筑业门窗框用的铝型材。
靶向明确,准备充分,又赶上中国房地产业腾飞的“黄金十年”,忠旺的业务一路猛进,跻身国内前三甲。2001年,公司产能达30万吨,客户遍布全国各地。
业务如日中天之时,世界第三大铝生产企业——美国铝业公司伸来橄榄枝,开出4.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希望全盘收购忠旺,附带条件是刘忠田留任公司总经理3年。
面对别人求之不得的、“功成身退”的机会,刘忠田也犹豫过,不过最终他拒绝了。
“不甘心。当时的忠旺,已经掌握了铝型材产业的发展规律和必要客户,还有很大的空间。如果放手,等于前功尽弃。”
当年的一次管理层会议上,他宣布公司将逐步退出建筑铝型材市场,将资金投向陌生的“工业铝”。换句话说,他要从做窗框的,变成汽车、火车、轮船、飞机部件的铝材供应商。
其时,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化进程加速,尽管“建筑铝”的竞争日趋激烈,但像忠旺这样的圈内大佬,根本不发愁生意。厂门口都是排队的货车,刚生产出来的铝材无需入库,就直接被经销商整车拉走。
但是刘忠田却要掐断这条财路,没人想得通。而且,刘忠田要进入的“工业铝”,投入巨大,忠旺还要从零做起,风险又极不可控。
只是,刘忠田比多数人提前看到了“建筑铝”的危机。特别是2002年,国土资源部下发新规定,叫停了沿用多年的土地协议出让制度,改为以招标、拍卖等方式公开交易。
颠覆性的变革,令刘忠田笃定,地价将借势大幅攀升,势必挤压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空间,并波及整个建材市场。产能过剩、低价竞争,将是建筑铝逃不开的宿命。
企业转型,之所以瞄准“工业铝”,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来自刘忠田对市场、尤其是海外市场的深度研究。
1984年,刘忠田第一次出国,此后他参观了国外各式各样的钢铁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看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工业铝材正在大肆替代钢铁,且性能更为卓越。但由于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投入到产出历时久,当时的中国铝材行业,鲜有人问津工业铝。
看准形式的刘忠田不再迟疑,他顶着整个团队的压力,执意杀入“工业铝”市场。
一台生产高端工业铝型材必备的125万吨挤压机,需要上亿元。刘忠田掏了这笔钱,并为了把这个“庞然大物”从大连港口运到辽阳,不得不将沿途的公路收费口一一拆掉,之后再挨个重建。
由于产业链下游的应用,多集中在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及军事领域,因此对铝合金的材质要求极高。但熔铸过程中,模具怎么选?辅料怎么加?不同应用端客户有哪些默认原则?
为此,刘忠田不得不再掷重金,从海外请来6名专家,又买来一流研发设备,组建起忠旺研发中心,并带队多次前往意大利、德国学习考察。
就这样,当同行还在“建筑铝”市场里争相捞金,转投“工业铝”的忠旺,为进行投产前的准备动作,在7年间连烧20多亿元。
原本赚钱的业务缩水了,还在哺乳期的新业务又“只吃不产”,公司紧绷的财务状况,令整个管理层备受煎熬。
2008年,125万吨挤压机正式投产,忠旺的工业铝型材产品年收入,一举跃升至62亿元人民币,对集团总收入的贡献超过55%,而毛利率远远高出建筑铝型材12%,达40%。
那一刻,刘忠田终于找回了开玩笑的心情,他和公司的其它老总说:“7年啊!岁月漫长啊!这些年我们要是去炒股,估计早就赚翻了。”
2009年,忠旺的产品销量跃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并获颁铁路、汽车、船舶、航空等多项全球认证资质。
2010年,公司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忠旺工业铝型材的销售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98%。当年年底,集团完全退出建筑铝市场,这比刘忠田设定的时间表,提前了一年。
这时候,反观那些滞留在建筑铝市场厮杀的“前同行们”,处境则颇为“惨烈”。
2011年,年产5万吨以上的中国建筑铝型材企业有600多家,随着国内楼市遇冷、以及外需持续疲软,不少人做起了赔本买卖,业内关于转型工业应用的呼声越来越高。
2003年,集团刚刚从“建筑铝”转向“工业铝”,烧钱太猛,面对漫长的投入期,刘忠田萌生了上市的念头。
恰逢2004年,有投行游说他上市,他便由此开始奔走相关程序。但连番奔忙之下,上市却毫无进展,终于在2007年一次例会后,他愤怒地拍了桌子,叫停了上市筹备。
反省后,他自觉应该有个专业的人来筹备,于是当年底,他任命专人负责上市筹备及资本运营管理。
几番筹措之下,2009年5月8日,忠旺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成为自2008年9月至其时,金融风暴打压下,全球资本市场最大的一单IPO,对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集团成功融资98亿港元,而持有上市公司74.1%股权的刘忠田,则一举凭借260亿港元的账面身家,超过当年“新财富500富人榜”评选出的内地首富,被媒体奉为“虽未上榜,但牛气冲天的新首富”。